近年來,外泌體受到廣泛關注,尤其是利用外泌體刺激毛囊生長的生髮技術,更是為落髮問題帶來了嶄新的解決方案。然而,大家可能對這個名詞還有些陌生,本文將帶你瞭解外泌體是什麼,並透過深入探討外泌體生髮原理及效果,及比較PRP頭皮注射與外泌體生髮的治療差異,讓我們一起更認識這個新興的生髮療程!
外泌體是什麼?認識外泌體生髮原理
外泌體簡介
外泌體(Exosome)是人體細胞在運作時分泌的物質,其富含DNA、mRNA、miRNA、生長因子等,同時扮演著細胞間訊息溝通、交流的角色,可以將重要物質在細胞之間傳遞,以達到穩定細胞活性的效果。
外泌體生髮原理
毛囊細胞一樣也會分泌外泌體,這些外泌體除了含有毛囊新生所需的重要物質之外,還有以下作用:
- 刺激毛囊細胞:外泌體可以通過與毛囊細胞的相互作用,幫助細胞活絡,以維持頭皮毛囊的整體健康狀態。
- 降低發炎反應:由於毛囊周圍的發炎通常伴隨著落髮,因此藉由外泌體的抗發炎特性,能夠減緩發炎反應,有助於提供更適合毛髮生長的頭皮環境。
- 活化幹細胞:外泌體可能會喚醒毛囊內處於休眠狀態的幹細胞,進而促使新的毛囊細胞形成,透過此再生過程則有機會讓頭髮變得更加茂密、強健。
因此,再生醫學研究者認為,將純化的外泌體注射於頭皮落髮區域,可刺激毛囊生長,幫助改善禿頭、掉髮的問題。
外泌體是PRP嗎?PRP頭皮注射、外泌體生髮療程比較
外泌體和PRP大不同!PRP(Platelet Rich Plasma)意思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,療程需透過抽取患者血液來進行,是一種微侵入性的生髮治療方式;而外泌體則為現成的醫療產品,不需要經由抽血就能直接進行療程。
至於PRP頭皮注射和外泌體生髮哪一種療程比較好?由於現在仍未有效果比較的相關研究資料,即使外泌體的原理確實有助於生髮,但因為PRP已經行之有年,效果、穩定性與安全性都已經被證實,至於外泌體,從學術角度,也相當有潛力,只是在臨床上,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。
外泌體生髮有用嗎?可維持多久?外泌體生髮療程效果介紹
從原理上來看,外泌體生髮是有效的,因為外泌體含有毛囊組織生長因子、抗發炎因子、新生血管因子,有助於調節毛髮生長週期,在共同作用之下,可恢復頭皮機能、促進毛髮再生!
關於外泌體生髮的治療效果,一般來說,標準療程為2~4週治療1次,不過外泌體生髮療程的實際次數和頻率,會依個人體質、年齡、頭髮生長情況,以及掉髮嚴重程度等因素有所不同,另外醫師建議至少要治療6次以上,且初步治療共需約2~3個月,才能看到較顯著的生髮效果。
首盛診所|由專業醫師評估生髮問題,提供合適的治療計畫
在認識外泌體生髮療程後,還想進一步瞭解其他生髮治療方式嗎?歡迎前往首盛診所進行諮詢評估!首盛診所院長簡銘成醫師,從事頭皮掉髮門診十多年,執行過上千例的生髮治療、植髮手術,具備豐富經驗。而且簡醫師過去曾是雄性禿患者,同時身為患者和專家的他,堅持親自諮詢問診,以深入瞭解每位患者的頭皮問題,並站在患者立場「發現問題、對症下藥」,為您量身打造專屬的生髮治療計畫,幫助您順利擺脫禿頭落髮的困擾,重拾健康毛囊及豐盈髮量。
首盛診所擁有專業生髮醫療團隊,可針對您的毛囊健康情況給予合適的治療建議,並由皮膚專科醫師為您制定完善的療程規劃。
想了解更多有關外泌體生髮治療的資訊嗎?歡迎聯絡我們,將由專人為您提供完整諮詢服務!
延伸閱讀:
生髮帽有用嗎?頭皮雷射照光就能生髮?醫師解說生髮帽原理、適用族群
【參考文獻】
- Gupta, Aditya K., Tong Wang, and Jeffrey A. Rapaport. “Systematic review of exosome treatment in hair restoration: Preliminary evidence, safety, and future directions.”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2.9 (2023): 2424-2433.
- Wu, Jinyan, et al. “Adipose-derived stem cell exosomes promoted hair regeneration.”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18.4 (2021): 685-691.
- Zöller, Margot, et al. “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of myeloid-derived suppressor cell exosomes in mouse model of autoimmune alopecia areata.”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9 (2018): 1279.
- Jeppesen, Dennis K., et al. “Reassessment of exosome composition.” Cell 177.2 (2019): 428-445.